>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-> 委员风采
用爱浇灌幼教事业——访吴忠市、利通区两级政协委员,利通区小星星幼儿园园长赵文为
2025-09-23 09:00:46   来源:华兴时报

  赵文为,吴忠市、利通区两级政协委员,利通区小星星幼儿园园长。28年来,她始终扎根幼教事业,以爱心呵护幼苗,以担当践行使命,以奉献回馈社会,凭借出色的工作成绩与崇高的道德品质,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,先后荣获全国“优秀园长”“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”“自治区社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”等多项荣誉。

  爱心育苗 守护童真梦想

  赵文为出生在教育世家,父母从教多年且一直坚持资助贫困学生。在家庭熏陶下,赵文为从小便对教育行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。她见过父亲深夜备课的背影,听过母亲对困境学生的倾力帮扶,这些点点滴滴像春雨般滋润着她的心田,让她明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爱与希望的播种。

  1997年3月,利通区小星星幼儿园创办,赵文为担任园长,她把对教育行业的热爱转化为具体实践,并积极投身于救助困难与残疾儿童的公益事业长达28载。这位平凡的幼教工作者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崇高的教育理想。

  在小星星幼儿园里,每个孩子都像是赵文为的孩子,尤其是那些来自特殊家庭的儿童,赵文为总是会倾注更多心血。

  小赫(化名)是一名先天性脑缺氧儿童,入园时,他的语言和运动能力明显落后,赵文为为小赫制定了个性化康复计划,每天抽时间陪小赫做肢体训练,一遍遍鼓励小赫发音。最终,在赵文为耐心教导下,小赫能够说简单的话语。唐氏综合症患儿小丁(化名)刚来时胆小怯生,赵文为就抱着小丁上课,手把手教小丁拼图认字,让孩子逐渐敞开心扉。盲人夫妇的孩子小乐(化名)、小豪(化名)俩兄弟,赵文为不仅为他们减免全部保教费,还特意安排保育员加强生活照料,让孩子们在温馨的环境中成长。

  如今,这些孩子见到赵文为,都会甜甜地喊一声“园长妈妈好”,而这声问候,也成为赵文为坚守幼教岗位的力量源泉。

  除了园内的孩子,赵文为还将爱心延伸到更远的地方。每年“六一”国际儿童节,她都会带领教师团队前往吴忠市儿童福利院及利通区各乡镇,为残疾、家庭经济困难和留守儿童捐资助学,捐赠体育器材和学习用品。截至目前,她已帮助超过300名困境儿童,用行动书写着爱的篇章。

  在教育实践中,赵文为深刻认识到教育创新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。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赵文为敏锐地意识到编程启蒙教育对儿童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。她克服资金困难,投入数十万元引进乐高编程教育课程,并免费为全园儿童开设编程启蒙课,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称赞。

  除了科技启蒙,在幼儿体能发展方面赵文为也下足了功夫。针对当下幼儿多数由祖父母抚养、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,赵文为带领教师团队推出“阳光体育”计划,通过增设小篮球、平衡车、铁环、沙包等传统体育游戏项目,确保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。这一举措效果显著,幼儿园幼儿身高、体重“双超率”达到90%,幼儿体质明显增强。

  热心奉献 彰显责任担当

  作为幼儿园的带头人,赵文为始终注重团队建设,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温暖,凝聚起一支富有爱心的教师队伍。在赵文为看来,“只有快乐的老师,才能带出快乐的孩子”。

  当幼儿园教师遭遇家庭变故时,赵文为不仅送上温暖的关怀,更用行动搭建起希望的桥梁。在她得知一名教师突然成为单亲妈妈,需要独自抚养3个孩子时,赵文为第一时间伸出援手,不仅经常与她谈心疏导,更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。那段时间,赵文为多方奔走,协调教育部门,帮助解决了教师孩子入学入托的问题,并减免了相关费用。

  此外,赵文为还经常为教师准备营养早餐,联系相关部门,帮助教职工申请全额社会保险费用,建立关怀基金等。这些举措让老师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,也赢得了全体教职工的衷心爱戴。

  赵文为还始终以行动诠释教育者的社会责任,将“大爱”与“孝德”融入办园理念的血脉之中。她深知幼儿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启蒙,更是品德的涵养,因此她常年牵头组织教职工开展“百善孝为先”系列主题活动,从课堂上的孝亲故事讲解,到亲子间的“我为长辈做件事”实践,让“感恩”与“敬老”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。每逢重阳节,这份温暖更会延伸到校园之外。她会精心筹备米、面、护手霜等暖心礼物,引导孩子们送到爷爷奶奶手中,在互动中传递亲情。她还带领教职工组成志愿服务队,定期前往吴忠市民族敬老院、吴忠市中心敬老院,为老人们送去米面油、保暖袜等生活用品,陪老人们聊天,让他们在关怀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。

 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过程中,也总能看到赵文为忙碌的身影。每逢周末或节假日,她就带头参与环保宣传、卫生清洁、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,累计服务时长1280小时。

  “每个人的力量虽然微小,但汇聚起来就能成为温暖社会的光芒”赵文为说。

  多年来,赵文为以日复一日的坚持,用爱浇灌幼教事业,以情温暖人间,将教育的温度传递给家庭与社会,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。她的故事,如春风化雨,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。 (记者 梁 静 见习记者 陈美慧 文/图)


【责任编辑】:包瑞